根据我国能源转型需要,国家在能源战略中提出的天然气发展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应达到10%以上。在专家看来,这一战略目标,是比较保守的,最低的战略目标。面对雾霾严重的形势,实际发展应该比这个比例还要大一些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史丹认为,我国要实现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下降60-65%,天然气的占比要进一步提升,要像石油一样,成为主力能源之一。只有这样,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。
数据显示,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,替代相当量的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1%,二氧化硫99.6%,氮氧化物88.0%,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煤炭和石油燃料排放的汞、砷、硫和颗粒物的排放。
眼下,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。国内天然气主要用于城市燃气、工业燃料、天然气化工、交通运输和天然气发电等。在节能减排政策的促进下,发电和工业燃料“气代煤”在加速,有望成为消费主体;城镇化持续推进,城市燃气消费量将随之稳定增长;在城镇化和价格优势两个因素的驱动下,天然气交通具有发展潜力。
然而,天然气未来市场空间的扩大,主要还是源于对高碳的化石能源的替代。天然气没有专属市场,须通过竞争才能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和扩大应用。而由传统能源向天然气能源转型,面临着成本较高、多环节利益垄断、政策法规不适应等多重挑战。
我国天然气产业链,是由上游的勘探开发、到中游的管网运输、到下游的终端销售共同组成。业内人士称,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用户用气成本中,省网配气费和城市配气费所占比例接近40%,这部分直接影响天然气消费增长。由于终端燃气企业形成的自然垄断,利润率远大于上游气田,气田开发成本逐年上升,开发效益面临挑战,也影响了上游企业生产积极性。就上游生产企业而言,主要包括中石油、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天然气产能主力,其中中石油占据天然气产量的71%,是产能大户。
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院长贾爱林表示,近些年,我国进口气价与国内气价存在倒挂问题。进口天然气,综合成本是到岸价加上增值税、再加上输气成本。国家发改委规定进口管道气一律统一按省门站价销售。比如,从中亚俄罗斯进口的管道气,每方气要补1块钱再卖出去,上游企业是倒贴钱的,如果有两百亿的进口量,中石油就要补贴两百亿元,换句话说进口气要由中石油承担两百亿的损失;又比如从缅甸进来的天然气气价格,倒挂比例更高,每方气要补贴约两元钱,销售一方气就要赔两元。由于国内自产天然气还有些利润,可以补充到国外天然气的亏损中。但是随着进口天然气比例的增加,中石油天然气的总体利润会受到影响。
据预测,国内天然气产量自2006年来,常规天然气年均探明地质储量保持5000亿方以上。根据各大石油公司天然气规划及近年来勘探开发趋势预测:2020年,国内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00亿方以上,2030年,产量将达到2500亿方以上。预测我国天然气从目前30%多的对外依存度到2020年达到近45%,2030年接近50%。
专家分析,下游工业用户用气价格中,省网与城市管网配气费约占40-50%,终端销售企业利润高于天然气生产与输送部分。上游天然气生产企业近期仍以进一步控制成本、增加效益为主。中长期还是要强化产、运、销国家政策中利润切割的争取与引导,力争上游利润在总产业链中的比例。
贾爱林表示,目前上游天然气生产企业大户中石油的成本由2011年的631元/千方上升到2015年的883元/千方,气价的上升几乎被成本的上升抵消。中石油正在积极探索新领域,推动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发展。现在主要是三类,一个是致密气,一个是页岩气,一个是煤层气。目前中石油储量持续保持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亿方以上,2016年新增探明储量5620亿方,累积探明储量9万亿方,占全国的70%,夯实了发展的资源基础,形成了鄂尔多斯、四川、塔里木、青海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。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干线4万公里,供应范围扩展到31个省市自治区, 已建和规划的进口天然气管道主要由中石油运营,2016年预计完成天然气销售量1260亿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