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煤改气”工程是国家治理环境,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举措,治理散煤燃烧是关键环节。从实际来看,2017~2018年冬季北方空气质量明显好转,雾霾天数明显下降。与此同时,2017年入冬以来,天然气市场出现了二十多天的“气荒”,表现在华北、华东较大面积供应紧张,甚至波及到气源丰富的西南地区,LNG价格一度飙升到12000元/吨,部分居民和公用事业用户被减供、停气。一些人看来,这是煤改气的原因造成的,对这项工作抱着怀疑的态度,甚至也怀疑天然气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科学性,天然气供应的长期可靠性,以及2018年以后国家“煤改气”的决心。笔者将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,以飨读者。
“煤改气”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量,但也确实是2017~2018年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
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《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报告》,2017年我国消费天然气量2352亿立方米,比2016年净增超过340亿立方米,刷新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量历史。据笔者测算,2017年我国仅“煤改气”净增天然气消费量就达近200亿立方米,比其它年份全部平均净增天然气消费量还要多,其中居民用户净增70亿立方米,工业燃煤小锅炉、工业燃煤小窑炉燃气改造净增天然气消费近130亿立方米,替代散煤6000万吨左右。
“煤改气”大幅度推进的成效之一是环境质量的改善。2017年1到11月,北京PM2.5平均浓度接近60微克/立方米。尽管1到2月北京PM2.5浓度同比增长较多,高达66.7%,但从3月份开始扭转,得到明显改善,3到11月同比下降了27.1%,尤其10月进入秋冬季采暖期以来这一数据同比下降了40%以上。
国家“煤改气”政策给力,地方政策层层加码导致供应紧张
2016年7月,环保部出台《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(2016-2017年)》,将京昆高速以东、荣乌高速以北,天津、保定、廊坊市与北京接壤的区县之间区域(京津冀核心区)划定为“禁煤区”,除煤电、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企业(包括洁煤型加工企业用煤)外,2017年10月底前,完成燃料煤炭“清零”任务,严禁新建以石油焦为燃料发电供热项目。煤改气由京津冀核心区向2+26城市推广。
2017年3月,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发布,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“2+26”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,开始全面加强城中村、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。该方案要求北京、天津、廊坊、保定市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“禁煤区”建设任务,并进一步扩大实施清洁采暖范围,其他2+26城市于10月底前,按照“宜气则气、宜电则电”的原则,每个城市完成5~10万户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工程。
2017年8月,《京津冀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发布,对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6省市煤改气和煤改电提出详细要求,要求6省市完成相关改造合计355万户,将改造任务分配落实到省。
中央政策大力推进煤改气,部分省份自加压力,改造目标超中央。北京、天津周围,凡是拥有2+26城市的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均出台了省一级的煤改气政策,对全省煤改气进行统一部署。山西省改造目标数量远超中央:《山西省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下达的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任务合计完成101.42万户,远超中央《京津冀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规定的39万户。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数据,截至2017年10月底,全省共完成“双代”(气代煤、电代煤)验收通气通电户数233.9万户,与原计划180万户相比,超额完成近30%。地级市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强。以河北省为例,对各地级市出台的煤改气和煤改电政策目标加总,得到河北煤改气和煤改电目标为256万户。根据调研数据,改造目标的90%为“煤改气”,据此计算,河北省煤改气目标就达到230万户,占国家规定的6省市完成目标合计355万户的65%。
国家给省里委派“煤改气”任务,省里给市里、给县里不断层层加码,天然气需求严重超过管道输送容量,超过上游生产、进口计划,同时上下游沟通不畅导致应急响应不及时,加剧供应紧张。
供应侧原计划没有执行到位,储备不足也是导致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
原定于2017年11月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,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~3000万立方米/日;中亚气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万~5000万立方米/日,使得新投运的陕京四线无法发挥作用,导致供应短缺,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。
根据国际经验,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和超过30%,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需要超过消费量的12%,而且应急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。但目前我国的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。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储存度近40%,地下储气库工作气能力占3.4%。LNG接收站储罐均是正常运营储罐,可供调峰使用的容量很小。干线管道管存气只有在应急状况下可动用,不具备调峰能力。华北地区天然气季节峰谷比已达到3.5,应急储备仅1亿立方米,还不够该地区冬季平均四分之一天的消费量。
“煤改气”要厘清三个关系,坚持“三个不能变”
在推进“煤改气”过程中,各方面原因确实造成了一时供应紧张,部分工厂因无气而停产,一些居民和公用事业单位取暖受到影响。客观上说,这次“气荒”涉及的量不超过50亿立方米,仅占全年消费总量的1/50左右。但反思“气荒”的带来的社会影响,确实需要积极开发国内天然气资源,扩大进口渠道,克服天然气发展的“资源约束”,同时,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,增强储备能力,补齐这一“短板”。更要从思想上切实厘清三个关系:第一,减少、禁止烧散煤是改善空气的必选项,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;第二,通过天然气清洁能源代替燃煤,是经过科学论证的,在大力推进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实效,出现的“气荒”等问题是另一个矛盾,不能混淆一谈,用作否定煤改气的原因;第三,在暂时不能解决“气荒”等问题时,允许燃煤,是保障民生的迅速补位,但在长远来看,取暖与改善空气质量不存在必然的相互排斥,不能把本可齐头并进的工作生搬硬套搞成二选一。因此,煤改气要坚持“三个不能变”:一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基本原则不能变。2017年年底以来,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成绩有目共睹,顺应了群众期盼。不存在否定以前工作思路的问题,这一点要明确。二是是改善空气质量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不能变。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全民共治、源头防治,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,打赢蓝天保卫战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重点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其中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,又强调“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”,改善空气质量“重中之重”的地位可见一斑。三是是继续推进煤改气的方向不能变。使用清洁能源替代燃烧散煤是共识,2017年,由于投入了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快速推进相关工作,北方冬季空气污染天气明显减少,就证明这项工作是有效的。
国家“煤改气”的任务目标远没有完成,政策措施仍然是大力推进据等方面统计,全国散煤消费量应在7.5亿吨左右。国家目标是2020年减少散煤消费2亿吨,2017年要求减少散煤0.7亿吨,实际仅替代散煤0.6亿吨左右,长期消除散煤对环境影响任重道远。
国家政策仍是持续推动“煤改气”工程。2017年12月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、财政部、环保部等十部委共同印发了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(2017-2021)》,要求到2019 年,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%(2016年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为主,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%),替代散煤(含低效小锅炉用煤)7400 万吨。到2021 年,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%,替代散煤(含低效小锅炉用煤)1.5 亿吨。并指出“煤改气”要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,供用气双方要签订“煤改气”供气协议并严格履行协议,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供气协议制定“煤改气”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。按照“宜管则管、宜罐则罐”原则,综合利用管道气、撬装液化天然气(LNG)、压缩天然气(CNG)、非常规天然气和煤层气等多种气源,强化安全保障措施,积极推进天然气供暖发展。以“2+26”城市为重点,着力推动天然气替代散煤供暖。
我国天然气供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地下储气库正在持续推进按照国家“十三五”天然气发展规划,2020年中国天然气供应要达到3600亿立方米。笔者认为,实际供应可能超过这一数量,常规天然气可能达到近2000亿立方米,页岩气可能超过300亿立方米,煤改气150亿立方米,煤制气100亿立方米,进口管道气、LNG能力可能达到1200亿立方米,完全能够保障预测的2020年中国天然气最高需求。2025年,中国天然气国产能力和进口能力将进一步扩大,“煤改气”持续消费能力有切实保障。
其实,国家和相关公司早已意识到加快地下储气能力建设的重要性,但由于选址困难,资金偏紧,工程进展缓慢。但总体正在推进,根据天然气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,计划新建以下地下储气库:中石油文23、中石化文23、江汉盐穴、卫城、朱家墩,研究推进适时建设陕43、克75、淮安、长春气顶、双坨子、应城、樟树、平顶山盐穴、赵集、光明台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配套储气库等。按照《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》,2025年我国将形成包括LNG储备在内的储气调峰能力达400亿立方米,是2017年的5倍。与此同时,到2025年,我国将逐步形成“主干互联、区域成网”的全国天然气基础网络,天然气调控能力大幅提升。
2+26城市所在六省市应急调峰储备建设大力推进
天然气储备包括调峰储备、应急储备和战略储备。应急储备是不可预见的极端事件引发的用气需求储备,主要由需求侧建设相应设施。可以这样说,如果北方城镇应急调峰储备充裕,2017-2018年冬季短暂的“气荒”大部分可以通过顺利应对。如2017年底上海5号沟天然气应急调峰站二期的投运,大大缓解了冬季供应压力。
鉴于目前的教训,2+26城市所在六省市掀起了建设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的高潮。
2016年,北京燃气集团开始在河北唐山建设4个液化天然气储罐,总容量可达4亿立方米,必要时可为北京提供7至10天的应急供气保障。
2017年,河北对省内天然气储备提出了具体要求,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2019年供暖季前形成至少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需求量的应急储气能力;城镇燃气企业、不可中断大用户要求在2019年入冬前达到其年度合同销售量或用气量5%的天然气储备要求。
天津计划建设大港、静海、武清 LNG 应急调峰储备站,新增储气能力 5800万立方米。
河南计划建设7市城镇LNG储备设施,新增应急能力1.67亿立方米。山东计划建设济宁、滨州、德州、淄博等城市应急储罐,新增应急能力7400万立方米。山西计划建设太原、长治、阳泉、晋城、大同、忻州、晋中、运城等LNG调峰项目,新增应急能力4800万立方米。
总之,“煤改气”是国家大政方针,是民心所向,天然气供应一时供应紧张不能否定这一政策合理性。我国天然气产量长期增长趋势可期,国际天然气供应充足,需要作好储备建设工程,有效安排天然气需求结构。相信2018年以后的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将更加平衡、有序。
文章转载自公众号:天然气分布式能源